弘博书院
弘博书院
 

穿越·历史学社--仿古手工艺活动

2019-12-02

2019年11月28日,弘博书院穿越·历史学社举办“追寻历史活动暨组织参加仿古手工艺活动”顺利举行,活动由穿越历史学社社长姚子然策划组织。社团指导老师饶文华和全体社员共同参与。

晚8时,社员们在教室集合,准备活动的展开。活动开始时,社长以及副社长清点人数并发送活动所需要的道具。随后社长宣布活动的注意事项,并由社员陈雪为我们讲解活字印刷术的历史和来源。然后全体社员开始活字印刷活动。

一块红色雕刻蜡块,一把小巧的手工刀,一块印泥,一张纸。它们相互的碰撞却为我们演示了历史悠久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过了多年的演变,在宋代,由毕昇发展,完善而产生。在元代,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洁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再后来又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活字印刷的产生影响重大。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还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毕升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所以叫做活字。考古学家发现 了西夏时期的木活字印刷品,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毕昇发明泥活字,是活字的开端。以后又发展了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活字印刷历史悠久,并且在不断改进,我们不过是在一次实践中探索了活字印刷的一部分。

当晚,在社长的带领下,我们通过实践,重回历史,亲身体验活字印刷术的魅力。社员们可以刻印名字或图画,并且最后全社社员将自己刻印的文字或图画印于纸上,展示了活字印刷术的美丽。

这次活动,是一次美妙的体验,不仅展示了历史几千年的活字印刷,还让社员们通过自身实践领悟到传统文艺带给我们的惊喜。在历史的长河里,古代先人们带给了我们无数的创造,我们秉持着穿越历史长河,体会历史奥秘的态度不断实践,前进。

晚9时20分,活动圆满结束。

新闻/董琪瑜

摄影/赵小梅

 
 

联系电话:028-61565368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 邮 编:610401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蜀ICP备11012699号-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03 11: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