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现当代文学课程组开展作品选“磨课”专项活动

2023-09-25

921下午13:30中外文学与文论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组B106教室开展了2023-2024新学期第一期“磨课”专项活动,本次活动由课程负责人刘文老师主持,团队全体专职教师全程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本次磨课采取5分钟教学设计说课+25分钟知识点讲授+10分钟教师互评”的形式开展,其中教学设计说课要求阐述一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在“磨课”过程中,所有专职教师精心准备,在磨课活动中各展风采,深入到每一个细节,通过磨课,不断反思、成长,提升专业素养随后,教师选取相应课程的一个独立知识点进行充分讲授,由全体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授课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文涵老师就《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三次转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分析林道静的成长之路,并分析《青春之歌》中的政治叙事,循序渐进,论证丰富。团队听课教师针对该部分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建议与讨论,授课老师应适当调节《青春之歌》的结构与授课逻辑,适当降低所授课程在接受度上的难度,丰富课堂讲授的内容。

王兰兰老师所讲的主要内容是《百合花》中茹志鹃的生平经历、作品情节设置及作品人物形象分析,授课内容准备详尽,逻辑论述清晰有条理,磨课后的交流与讨论建议授课教师应适当增加课程难度,在讲述人物形象时,更多地增添与学生的互动,丰富课堂内容。

刘文老师主讲的内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Ⅰ》的绪论部分,包括课程设置安排以及当代文学的定义与线索梳理,时间线与具体作品相结合,重难点突出,论述清晰。老师们建议在介绍“当代小说”时,应更注重体系化的梳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王娟老师主讲内容是《青春之歌》,通过介绍作者杨沫的生平经历、《青春之歌》的出版争议、小说情节与结构来探讨《青春之歌》的主题意蕴,同时还拓展了有关“革命+恋爱”模式的思考。重难点突出,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们建议课件的主副标题应更清晰明了,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

刘媛老师所讲内容为《百合花》,通过介绍作者茹志鹃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创作风格引发学生对《百合花》的思考,进而通过具体文本分析小通讯员与新媳妇的人物形象,探讨《百合花》的主题与艺术,歌颂人性美与人情美。课件优美,授课逻辑清晰,呈现体系化的特点。老师们建议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

吴桐老师所讲内容为《受戒》,主要讲述了作者汪曾祺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探讨了《受戒》的写作背景以及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受戒》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完整,重难点突出,课程内容较为丰富。老师们建议在一二三级标题上应更加清晰明确,教学内容详略得当。

赵敏老师所讲内容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了《组织部》的创作背景、主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以及主题分析,引发学生对于婚恋观或个人自由的思考。结构清晰,逻辑分明,资料丰富。老师们建议应重点突出相应主题,部分内容可作拓展知识讲解。

封羽老师所讲内容为《百合花》,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了主题意蕴、人物关系以及艺术特点。对文本分析深入透彻,重难点把握到位,较多的师生互动环节,课件资料丰富。老师们建议应适当加入理论性知识的讲解,丰富对文本的背景介绍。

赵小爽老师所讲内容为《人生》,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文本细读较仔细,语言表达流畅,有较多的师生互动。老师们建议课件可适当增加美感,知识点应形成体系化,适当增加教训内容的深度。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最关键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本次“磨课”推动了教师相互交流与相互提升,也打磨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通过不断磨课,任课教师不断磨内容、磨方法、磨语言,不断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业务素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优质的课堂。




 
 

联系电话:028-61565368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 邮 编:610401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蜀ICP备11012699号-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07 16: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