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9点半,文法学院宋雨霜老师开展“文学与青春——与大学生谈写作的故事”线上讲座。宋雨霜老师是语文教育教研室写作课程负责人,成都市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生命的芭茅花》。此次讲座,她从写作之路、写作方法、写作心态、文学的意义四个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了经验交流。
伴随着《水调歌头》轻柔的旋律,讲座开始。“我的写作之路”部分,宋老师从童年在乡下的生活说起,先后谈到了中小学时期热爱做笔记,再到大学写文章发表、工作至今的经历。对自然的观察、对阅读的渴望、坚持记录是她写作之路的动力。在写作方法部分,她提到了文章从生活中来、阅读促进写作、朗读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建立写作兴趣共同体、通过参赛发表增强信心等六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她建议同学们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并及时记录灵感,学会专题阅读并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休闲性阅读与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并通过持续写作输出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写作心态上,宋老师谈到了四个方面。首先是在写作尝试中认识自己的兴趣点,把擅长的文体写到极致;其次是正确认识投稿、参赛的得失与输赢;三是持续写作,不能因为一时发表就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没有发表就灰心失望,要培养笔耕不辍的习惯;四是举了沈从文、汪曾祺、史铁生的例子,谈到写作者要保持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培养坚韧的心性,认识到写作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讲座最后一部分,宋老师提到文学对于个人有重要意义,用文学之眼看待外界有助于发现生活的美好,可以在碎片化的环境中保持身心完整和安静,也可让过去的生活“复活”。于人类,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也是今人和古人对话的方式。文学与现实相互关照、相互影响,对民族、国家、时代有着重要意义。她也向同学们推荐了一些书籍,并鼓励同学们博览群书、勤于动笔、享受写作之乐。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宋老师就投稿的注意事项、长篇小说的写作、修辞手法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




联系电话:028-61565368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 邮 编:610401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蜀ICP备11012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