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组开展新学期第二期“磨课”活动

2022-09-13

98下午2:00,文学与语言学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组通过腾讯会议开展了新学期第二期“磨课”专项活动,本次活动由课程负责人刘文老师主持,团队全体专职教师全程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本次磨课采取“10分钟教学设计说课+20分钟知识点讲授+20分钟教师互评”的形式开展,其中教学设计说课要求阐述45分钟整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之后教师选取课程的一个独立知识点进行充分讲授,接着全体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授课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田友蓝老师就《阿Q正传》中的“精神胜利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分析“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及产生原因,循序渐进,论证丰富。刘文、王娟、吴桐三位老师针对该部分的说课与授课进行了交流,从课堂导入、教学重难点与学生实际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刘媛老师主讲的内容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与林震的人物形象,在讲述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特质的把握到位,问题集中,重难点讲解深刻,段燕、赵敏、封羽三位老师针对作品的时代价值、当代意义与导入部分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建议针对青年的困境与成长、选择与梦想,可结合特定的文化思潮与学生的青年特征进行讲解。

吴桐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青春之歌》的基本内容与主题意蕴,课程引人入胜,素材新颖,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吕明蔚、彭靖、赵小爽三位老师针对该部分的说课与授课进行了讨论,面对长篇小说众多的人物形象与海量的信息,老师们就如何设计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如何就故事情节挖掘时代内涵、文化精神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

彭靖老师授课的重点是《青春之歌》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核心人物的塑造,教学方法创新有趣,逻辑清晰。刘媛、刘文两位老师就彭靖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面对“红色经典”类作品,关于主要人物的不讨喜,语言风格或艺术特色较为粗糙等局限,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当代视野,也应回归文学现场,从共时的角度去理解作品促成的时代热潮。

赵小爽老师主要讲授的内容是《青春之歌》的结构特征,语言流畅,教态优雅自然;文本细读到位,情感充沛,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刘文、吴桐、田友蓝三位老师对赵小爽老师主讲内容进行探讨,就结构特征的具体呈现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如在故事情节的部分,进行一些铺垫、暗示,自然地串联起来对结构特征的分析。

本次“磨课”不仅营造了教师之间积极进取、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更进一步地打磨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每一次“磨课”都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好更快地进步与成长,为后续开展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打下扎实基础。

 

 

 

 

 

 

 
 

联系电话:028-61565368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 邮 编:610401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蜀ICP备11012699号-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1 1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