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15时20分,“诗歌与人生”讲座在主教学楼C114顺利开展。
本次讲座以“诗之诱惑”为主题。“诗歌拿什么感动我们?”主讲人蒋瑜老师以一个独特的问题,展开今天的讲座。流传千年的古典诗歌,承载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民族情感、价值取向。鉴赏中国传统诗歌,是和传统文化中最美妙的部分对话,是在聆听华夏民族千古共通的人文之歌。
诗歌拥有独具美感的语言形式,蒋瑜老师从汉字的字型入手,为同学们推导象形文字到形象思维再到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过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一诗便很好诠释什么是草木非人,以我之心,万物皆著我色彩。
蒋瑜老师以“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为例,并向同学们讲解蒋捷《一剪梅》一诗的巧妙,诗中的一红一绿用的恰到好处,从樱桃红芭蕉绿两个形容颜色之词,来感叹时间流逝之快。
同时,蒋瑜老师提到诗歌之美也离不开音韵之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字押韵,朗朗上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骈偶对仗,富有节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四声平仄,高下起伏。强有力的音韵节奏感,使诗歌更加动人,更加深入人心。
蒋瑜老师强调只有用心体会,寻觅自我与诗人精神世界的链接点,才能抵达诗中的那一方净土。千古相通的人性感悟,使我们与诗歌产生共鸣,感前人之感,悟先人之思。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一诗,透露着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以及深深的亡国之思和悲囚之痛。“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只有在迷梦中忘掉自己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刻的欢愉。唯有我们通过诗句,与诗人情感相连,才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无奈与悲痛。
讲座最后,蒋瑜老师以“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应该还有诗意的世界”结尾,希望大家能热爱诗歌,在学习诗歌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下午17时,“诗歌与人生”讲座圆满结束。

新闻|冯桔
摄影|李佳怡

联系电话:028-61565368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 邮 编:610401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蜀ICP备11012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