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文法学院举办“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讲座

2020-11-11

11月5日晚6时30分,文法学院教师谢荣萍于主教学楼D103开展“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讲座。
谢荣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的专业选择方法,并以四川大学为例讲解研究生导师选择的注意事项,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术论文等都是重要的参考项。谢老师指出“比较文学的翻译研究”属于译介学,是由中国提出的有特色有代表性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比较文学是沟通人类文化与文学的五彩之桥。”谢老师指出世界文学的发展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是通过“比较文学”这座桥梁连接起来的,比较文学的实质是要打破国别、语言、民族的界限来研究文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文学的研究分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个派系,其中法国学派最早触及比较文学概念,提倡一种以某种联系为基础的影响研究;美国学派则在法国学派的基础上丰富了比较文学的内涵,将比较文学的范围扩大到跨国、跨语言的研究,提出平行研究这一新概念;而后,中国学派完善了比较文学的定义,即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变异研究。

“随着文化领域的发展,学术界对翻译日渐重视,将翻译研究独立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谢老师借翻译的发展历程引出“创造性叛逆”这一新概念,它分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和读者的创造性叛逆两个类型。前者主要是由于译者的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节译与编译、转译与改编这四个原因,文化意象的失落与变异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成语挥金如土,英文翻译为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后者则是读者阅读过程中因为文化背景、知识水平不同而产生的,谢老师以屠格涅夫阅读《哈姆雷特》后根据他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将哈姆雷特与他民族文化中的“多余人”相比较的例子来解释读者的创造性叛逆。

讲座尾声,谢荣萍老师点出翻译文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即受重视程度不够、身份难以认同等问题,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所带来的二次创作也被忽视。谢老师随后介绍解决方案:“专门出现了一个翻译文学的概念,将它完全独立出来,译本国籍归属于译入国,但独立于本土文学。”

晚7时40分,讲座圆满结束。

 
 

联系电话:028-61565368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 邮 编:610401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蜀ICP备11012699号-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24 20: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