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下午,文法学院在弘博书院召开“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专题研讨会。文法学院副院长曹佳丽、中外文学与文论教研室主任蒋瑜、副主任谢荣萍、部分骨干教师及学生代表,与来自学界、行业及赛事领域的权威专家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宣传动员处处长、2025年四川省大广赛“大安全大应急”赛道终审评委刘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广告学与符号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饶广祥以及四川省大广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刘星受邀出席,形成“学术引领+行业赋能+赛事驱动”的三维智囊阵容。
行业需求:实战场景反哺教学创新 研讨会上,刘洋处长立足应急管理领域
的人才缺口,以“大安全大应急”赛道命题为例,剖析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他通过地震应急指挥等真实案例,提出“危机叙事能力”培养方向,为教学改革注入实战基因。
学科交叉:理论根基与实践视野并重 饶广祥教授以“符号学视野下的跨学
科人才培养”为题,提出“一核双链”培养框架。他结合广告学与符号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强调应用型人才需具备“理论解码力”与“创意转化力”。
赛事驱动:以赛促学构建能力闭环 刘星副秘书长从大广赛评审维度切入,
揭示竞赛对人才能力评估的标杆作用。她通过解析近三年获奖作品趋势,指出“跨媒介叙事”“社会价值表达”已成为评审核心指标,赛事不仅是成果展示平台,更是检验学科交叉成效的试金石。
协同机制:多维素养促发展 在总结发言中,曹佳丽副院长指出,在人工智能与跨学科发展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文法学院必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通过“文学+”的交叉融合模式,培养兼具人文底蕴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新文科人才。她强调:“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单一技能转向复合能力,我们既要筑牢学生的文学理论根基,也要锻造其应对现实问题的多维素养。”部分骨干教师及学生代表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互动交流。
这场跨领域的思想碰撞,不仅为文学类学科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更通过将符号学理论、应急传播实务、赛事创作实践进行创造性融合,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与迭代提供了持续动力。
联系电话:028-61565368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 邮 编:610401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蜀ICP备11012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