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助力青年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提质增效,5月21日在C202教室,语文教育教研室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指导经验交流——优秀教研室示范活动”,教研室全体教师及对师范生技能竞赛感兴趣的老师参与。
张玉萍、谢孟瑶、朱雨时、陈越等多位教师围绕教学技能大赛备赛策略、指导经验及课程优化展开分享,为教研室竞赛指导工作注入新思考。
聚焦赛事背景,明确竞赛育人价值
活动伊始,张玉萍老师强调:“教学竞赛是师范生专业成长的‘试金石’,更是教学理念与实践融合的‘练兵场’。”她指出,竞赛不仅检验技能,更能反哺日常教学,推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为后续经验分享奠定基调。
分赛事精准指导,细节中提炼关键
谢孟瑶老师结合微课大赛特点,提出“院赛选拔+技术赋能”的备赛模式:通过院级选拔挖掘潜力选手,同时善用AIGC技术辅助视频制作,但强调需以文本解读指导为核心,避免技术“喧宾夺主”。
朱雨时老师则聚焦“田家炳杯”“诗教中国”两大赛事,分享“细节为王”的备赛心得。针对“田家炳杯”,他建议选篇时关注新教材新增篇目或传统课文的冷门切入点,避开热门篇目;视频呈现需遵循“三分钟法则”——导入亮亮点、PPT与内容适配、结尾升华主题;有生授课需多维度收集反馈,避免单向输出。对于“诗教中国”,他强调视频质感与新媒体元素的平衡,建议以讲解为主,融入吟诵、情景演绎等创新形式,注重传统作品与时代价值的关联。
陈越老师结合“川渝杯”“华文杯”两大赛事特点,从赛制规则到备赛痛点展开深度解析:川渝杯采用“线上初筛+线下实战”模式。针对初赛“说课与模拟授课衔接生硬”,提出“一体设计”(说课讲逻辑,模拟授课重生成);针对“时间把控不准”,推荐“计时器+逐字稿”训练法。决赛环节,即席演讲通过“抓关键词—关联课标—总结观点”破题,答辩需“先讲意图,再反思效果”。华文杯:仅设线下决赛,更重文本深度与语文特质。针对“文本解读浮于表面”,强调深挖文本细节;针对“微格技能单一”,建议聚焦1-2项技能。
本次交流活动以“经验共享”为桥梁,既梳理了竞赛备赛的“方法论”,也为课程建设与师范生培养指明方向。语文教育教研室将持续以赛促教、以教促学,助力更多师范生成长为“懂设计、能实施、善反思”的优秀准教师。
联系电话:028-61565368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 邮 编:610401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蜀ICP备11012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