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法学专业学生对知识产权实务的认知,提升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支持下,2025年5月21日,文法学院特邀成都市知识产权托管中心(成都行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专利事业部副总经理曾凯、四川鼎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红军,在主教C402教室举办“破专利纠纷实务迷局•筑法学复合人才根基”专题讲座。讲座由文法学院院长助理肖春主持,成都行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客户咨询中心总监但碧巧、知识产权基地负责人牟杰、法学教师赵倩、格日勒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邓红军以“专利侵权诉讼的攻与防”为主题,结合多年实务经验,运用案例系统剖析专利诉讼的复杂性与应对策略,强化实战思维。他通过“多面出风空气过滤模块维权案”“燃油驱动绿篱机侵权案”“酒瓶外观设计专利维权案”等丰富案例,多维度阐释原告如何通过证据链构建、等同原则应用及财产保全等战术扩大维权优势。针对“技术特征比对”这一难点,邓律师以“驱动方式差异导致侵权认定反转”的最高人民法院判例为例,强调:“专利诉讼不仅是法律博弈,更是技术细节的精准解读,法学人才需兼具法律思维与技术敏感度。”
曾凯以“专利信息检索的功能定位与实践意义”为主题,通过全球专利数据统计指出“95%的新技术通过专利披露”,并现场演示如何利用CNIPA、佰腾等数据库进行技术追踪与侵权规避。他以成都文理学院专利申请为例,指导学生使用分类号(IPC)、布尔逻辑运算符完成高效检索。为强化实践能力,曾凯现场布置“酸性土壤改良技术”专利检索任务,组织学生分组实操。学生们通过检索式设计、分类号匹配等环节,快速锁定目标专利,并围绕“技术方案重复性判定”展开互动讨论。
活动结束时,知识产权基地负责人牟杰指出,本次讲座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与现场实操的立体化模式,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实务能力,未来,知识产权基地将联合企业开设专利检索实训工作坊,以“案例库+任务制”推动“学用结合”,为区域创新发展输送高素质法律人才。文法学院院长助理肖春表示,学院将持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邀请更多实务专家进课堂,助力学生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联系电话:028-61565368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 邮 编:610401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蜀ICP备11012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