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聚焦学科竞赛能力提升、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学科竞赛指导新模式,文法学院应用法学教研室于2025年5月21日下午,在主教学楼A117教室开展“如何提升学生学科竞赛水平”专题教研活动。活动由文法学院院长助理、应用法学教研室主任肖春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研讨。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牟杰老师、田洋老师、杨智老师围绕竞赛能力培养、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进行了经验分享,旨在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提质”的育人生态。
牟杰老师代表知识产权竞赛指导教师团队,总结了指导学生参加省级知识产权竞赛的经验,强调了“三阶递进”模式的重要性,包括案例分析选拔、知识产权训练和模拟竞赛演练。她还提到“项目制”管理模式,将课题分解为子项目,并通过例会优化备赛方案。
田洋老师代表模拟法庭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分享了指导学生参加模拟法庭竞赛的经验,包括:形成筛选机制,通过校内竞赛,从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阶段,筛选综合素质良好的备赛队员;用好校外指导,聘请有实务经验的校外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庭审规范、文书写作、辩论技巧等方面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加强备赛训练,在后期的训练过程中进行精细化打磨,分阶段进行专项性训练;注重总结复盘,对每一次训练后的经验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完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能力,学生是竞赛主体,指导老师在比赛过程中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各阶段的训练任务,要让学生从法律检索、文书写作、庭审技巧、辩论技巧等各个方面得到锻炼。
杨智老师代表“学宪法·讲宪法”竞赛指导教师团队,介绍了指导学生参加“学宪法·讲宪法”竞赛的经验,主要涉及研究参赛赛制规则、学生选拔、赛前集训3个维度。首先,要找准赛道,应针对赛道比赛要求,结合以往比赛的报道、视频细化对各个赛道的了解。其次,结合赛道比赛要求,关注不同赛道的参赛特点,针对参赛学生个人能力,做好学生选拔,增强参赛晋级的可能性。最后,作为竞赛最重要的便是对参赛的集训,一方面,针对演讲比赛,要注意选题新颖性、不断优化演讲稿内容,同时进行演讲练习,调整其语气、仪态、手势动作等;另一方面,对于知识素养竞赛,一则布置学习任务让参赛学生强化知识记忆,二则通过带读宪法、相关依法治国系列文件,细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建议参赛者要找到比赛的兴趣点以增强内驱动力。
老师们对三位老师的分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对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竞赛水平建言献策,在竞赛培养体系的系统化设计、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数字化与情境化教学的深度应用、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关键举措、构建“竞赛-教学-育人”良性循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
本次教研活动,为提升学科竞赛指导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后续,教研室将重点优化专门竞赛指导团队,完善激励机制,通过举办模拟竞赛、校际交流等活动,持续营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育人生态,力争为法治中国建设输送更多“能言、善辩、硬笔头”的新时代法律人才。
|
联系电话:028-61565368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 邮 编:610401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蜀ICP备11012699号-1